保护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保护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杨钟健中国恐龙研究界的泰斗

发布时间:2021-01-07 17:05:11 阅读: 来源:保护器厂家

杨钟健:中国恐龙研究界的泰斗

杨钟健院士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从鱼到人的全部古脊椎动物学,重点是对中国古哺乳动物和古爬行动物化石及中、新生代地层的研究,同时对地质学的其他学科、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多有涉猎。杰出的科学成就使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国古生物学的一座丰碑。

“回顾中国恐龙研究历史,我们无法相信,如果没有杨老的贡献,如果没有杨老早期搭建的框架,我们可能都没有机会做这样的研究工作。”中科院古脊椎所著名恐龙专家徐星说,中国是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国家,有将近十种恐龙都是直接或间接用杨老的名字命名的,包括近年来命名的“杨氏钟健龙”,这些都是中国恐龙研究者对杨老尊重和感激的表现。

中科院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员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恐龙研究专家,他将中国恐龙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都跟杨钟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第二个时期可称作“杨钟健时期”,因为我国的恐龙研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乎是由杨钟健一个人承担起来的。

1938年杨钟健在云南禄丰领导发掘工作,采集到大批恐龙及原始哺乳类化石,杨钟健与同行核对了化石出土地点和层位,确认了禄丰红层的时代,这批化石最后运到了位于重庆北碚的抗战时期中国地质调查所总部,进行修理研究。1939年,杨钟健率先披露了禄丰盆地的发现。

1941年杨钟健再次记述了禄丰县城西北沙湾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命名为”许氏禄丰龙”,并于同年在北碚装架展出。

许氏禄丰龙是一种早期的原始恐龙,个体不大,但颇具进化意义,它是我国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骨架,不仅各大块骨骼均有保存,就连尾巴末端的小尾椎骨也完整,装起架来,栩栩如生。

抗战胜利后,禄丰采集的化石也随迁到了南京,目前这批化石大多保存在南京地质博物馆,那具闻名于世的禄丰龙骨架的正型标本,杨钟健从重庆运到南京,又从南京带到北京,现存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古动物馆中。

在徐星看来,杨钟健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直主持我国的恐龙研究,他的研究区域覆盖全中国,涉及恐龙主要门类,重要发现除禄丰龙、马门溪龙外,还有中国龙和青岛龙等。

“是杨老搭建起了中国恐龙研究的框架,培养了中国的第二代恐龙研究学者。”徐星说。

杨钟健是第一位涉猎多领域的专家

杨钟健在古脊椎动物学中最早接触的是小哺乳动物,他研究的是中国北方的啮齿类化石,并以此在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篇博士论文更是揭开了中国学者研究中国脊椎动物化石的历史篇章,从而在中国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学科。

杨钟健在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的研究同样卓有成效,其中对卞氏兽研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卞氏兽是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过渡阶段的代表。卞氏兽标本最初是杨钟健的同事卞美年于1938年在禄丰采集的,故而得名。这类化石,此前南非、欧洲曾有过报道,均被归入哺乳动物。不过,他们的标本远不如禄丰的完好,只是一些破碎的牙床,而禄丰标本不仅有头骨和下颌,还有部分头后骨骼。

抗日战争时期,杨钟健在西南曾对这些标本作过初步研究,认为可与南非的对比,也可归入哺乳类。杨钟健的研究发现发表后,引起国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并展开了对它的系统分类问题的探讨。

卞氏兽既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牙齿已分化为门齿、大齿和颊齿,并具颊齿齿尖等;也还保留有原始的、爬行动物的特征,如下颌除有增大了的齿骨外,还有爬行动物骨骼的残余。究竟卞氏兽及其近亲是原始的哺乳动物,抑或是进步的爬行动物?也就是说,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分界线应该划在哪里?这是当时考古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为此,杨钟健在1944年出国考察时,随身带着卞氏兽标本,在国外作进一步的修理和研究。最后,杨钟健确认卞氏兽应是爬行动物,是一种接近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这样,此前已归哺乳动物的南非和欧洲的种类,也统统被归到爬行动物中去了,从而推迟了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时间。这是古生物学上的一次重大的分类改变,也是杨钟健对古脊椎动物学的又一重要贡献。珍贵的卞氏兽标本也因此名扬四海,被各国编入了教科书。

中科院古脊椎所刘俊研究员说,杨钟健院士是我国第一位涉足古两栖、爬行动物多个领域研究的专家,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以及奠基人。

自然博物馆离不了博学的杨钟健

杨钟健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得令今人难以置信的学者。

除学术研究外,杨钟健的语言能力也非同寻常,除了英语、德语之外,还熟悉拉丁语与希腊语。

杨钟健还是一位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发表过四本游记和散文集,还写了两千多首诗词。这些诗词虽然大都没有发表,但在他的亲友和学生中传诵。1976年,在他79岁时,还以“八十不老”为题,写了“年近八旬心尚丹,欲与同辈共登攀”的诗句勉励自己。

杨钟健的书稿《剖面的剖面》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相比我们年轻一代,到野外多是直奔化石地点,很少过问四周,这样是愈做愈窄,知识面狭窄又限制了思维的开拓,就会制约我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比前辈我们不应当反躬自问吗?”

曾受杨钟健亲自指点的中科院院士吴新智曾朗读过这段文字。他说,杨老的研究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当前的年轻学者们应该继承杨老的这种精神,在研究领域收窄的同时,不断放大自己的研究视野。为了古生物学未来的长足发展,他希望用这段话、用杨老的这种精神与所有年轻古生物学者共勉。

杨钟健不仅是我国古脊椎动物事业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我国自然博物馆事业的拓荒者和热心推动者,他曾参与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且从195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成立起,一直担任馆长职务。矗立在北京和其他省市的自然博物馆里的由他描述和命名的青岛龙、马门溪龙等巨大骨架,是对他的古脊椎动物学贡献的永久纪念物。他在有生之年有一个重大的心愿,那就是建立国家级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

英语作文

聚培训网

英语作文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