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保护器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媒体评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是今年经济最大亮点

发布时间:2021-01-21 16:23:53 阅读: 来源:保护器厂家

媒体评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是今年经济最大亮点

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怎样?宏观调控方式发生着哪些变化?经济界和投资界人士都在寻找着答案。

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7.8%。“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调结构、促改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实现软着陆,同时依然面临众多的“两难”问题:中国经济能否摆脱下行压力,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平滑到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和结构调整如何权衡?

今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赢得了机遇、奠定了基础。今年经济运行最大的亮点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调控中引入科学的“预期管理”。

相较于过去简单的应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传统调控方式,创新的宏观调控方式首次提出了科学的政策框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指针。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李克强总理主张,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应该说,目前决策者找到了一套能够应对中国经济复杂局面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兼顾当前和长远,找准政府定位,认清市场规律,不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再做刺激—反应式的决策。

所谓合理区间,就是有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李克强强调的“上限”有一个核心指标:防通胀,控制物价涨幅,尤其是CPI。“下限”有两个核心指标:稳增长和保就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上限、下限和底线”清晰的向市场传递了信号,这也是预期管理在中国经济管理中的明确实践。在发达国家,“预期管理”已经在相关经济政策中多有体现。如今,中国也开始实施政策实践,其思路和操作则更具自身特色。

“不让增长滑出下限”是十分重要的“预期管理”手段,这种提振信心的信号还需要不断重复。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很大,未来有望进入中速稳定增长期,提出一揽子合理、清晰量化的经济指标有利于稳定全社会的预期。

创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在发改委、央行等重要的经济部门正在贯彻执行。7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公开表示,“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调控。”

作为货币政策主要调控者的央行则更加关注创新,在货币政策中更加凸显对“改革”的关注,同时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更为明确。

较之过去,今年央行在其发布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众多表述中发生了重要变化,新意不断。提出今后将“贯彻宏观稳住、微观放活”和“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改以往“针对性、前瞻性、灵活性”的提法,变化为“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以往强调“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也顺应发展需要,变化为要求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更加突出了“改革”的重要性。

创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在中国经济需要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导向,“调结构”成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必须要有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否则无法实现目标。别国的经验无法完全回答中国如何调结构的问题。中国只能从实际出发,进行新的实践,创造新的宏观调控方法体系。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